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全國碳市場啟航在即 能源國企探路碳資產管理

        原題:全國碳市場啟航在即 能源國企探路“碳資產”管理

        原文來源:經濟參考報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重要方向。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抓緊籌備。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門,電力行業是國家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重要領域,全國碳市場也將率先從發電企業起步。記者采訪發現,碳市場在給能源電力企業帶來減排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低碳轉型發展的機遇。如何做好碳資產管理,成為能源企業的必修課。

        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風光發電比例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是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我國提出的目標任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對市場主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實現碳中和主要有兩個思路:一是減少排放,二是把排放出來的碳再吸收回去。從減排的角度看,最大的潛力一定藏在碳排放最多的地方。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我國碳排放集中在發電與供熱部門,占比達到51%;其次是制造與建筑業,占比28%;然后才是交通運輸,占比10%。

        我國發電與供熱部門碳排放占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發電供熱以火電為主,也就是靠燒煤、天然氣或石油等化石燃料來產生電能。在“碳中和”大勢下,未來能源企業向新能源切換的步伐勢必進一步加快。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我國五大發電集團先后提出了時間表及完成目標。如華能集團提出,到2025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50%以上;到2035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5%以上。

        作為全國經濟中心,上海市提出,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比全國時間表提前5年。作為上海市重大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主體,申能集團控股電廠發電量占到上海市總發電量約1/3,天然氣經營規模占到上海市場份額90%以上,肩負上海碳達峰重任。

        申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申能的清潔能源權益裝機容量已由2015年末的42.8%提升至2020年末的逾50%,并擁有包括超超臨界、9F級燃氣發電技術在內的一批行業頂尖清潔、低碳機組。未來,申能還將不斷優化電源結構,持續提升包括光伏、風電等在內的清潔電源比重。

        利用市場機制做好“碳資產”管理必修課

        除了優化能源結構,如何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根據年初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今年我國將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首批納入2225家發電企業,未來將逐步覆蓋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八大行業。

        碳市場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不斷優化。如果企業的實際排放高于配額,就需要去市場上購買其他企業富余的排放配額。

        在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前,上海等8個省市開展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為此,申能集團在2018年就組建了申能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探索市場化的碳資產管理和碳金融業務,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全國碳市場做好準備。

        申能碳科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劉弦告訴記者,從總量來看,上海市每年發放碳排放總配額約1.5億噸-1.6億噸,申能系統企業每年分到碳排放配額量近2000萬噸,約占上??偭康?/9到1/8。從意愿上看,由于申能承擔著推動上海能源結構優化的重任,很早就開始了一系列的節能技改、落后產能替代工作,因此通過技術升級來降低實際排放的空間就非常有限。此外,整個電力行業在上海碳市場中,也基本處于實際排放大于分到的碳配額的狀況。

        “舉個例子,申能旗下的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作為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范基地,同樣每年都還需要支付排放成本?!?劉弦說。按上海市地方碳交易試點40元/噸左右的均價和申能的排放缺口計算,申能每年購買的碳配額達到上千萬元。

        履約壓力之下,申能積極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履約任務、降低履約成本。比如在上海市試點碳市場的早期階段,市場上的碳配額價格一度處于較低水平,申能的交易團隊抓住時機建倉,儲備碳資產用于系統企業履約?!巴ㄟ^開展市場化的碳交易,申能連續兩年的綜合履約成本,對標上海市同期的碳配額拍賣價格,降低了40%以上?!眲⑾艺f。

        在積累交易經驗的基礎上,申能碳科技除了為系統企業提供履約服務,也為外部用戶提供核查、開發、交易、管理等碳業務綜合服務。不少市場人士分析,隨著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落地,在市場機制下,碳排放權因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場價格,進而將成為企業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后又一新型資產類型——碳資產。對碳資產進行管理,可以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盈利水平。

        正如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所說,碳減排表面上看標準嚴格,其實對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進步有很大好處?!盁o論能源生產單位還是使用單位,都要把碳當成資產來管理,挖掘更多的發展潛力?!?/p>

        資金缺口巨大碳金融市場機遇可期

        今年3月,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碳中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落地。該產品發行規模為17.5億元,優先層票面利率僅為2.99%,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支持風電、水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

        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對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元人民幣。這樣巨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場資金彌補。

        作為給碳資產定價的平臺,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規模還不大。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8個試點省市碳排放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約為4.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為104億元。不少機構預計,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落地,到碳達峰的2030年,我國碳市場累計交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元。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王汀汀表示,目前我國碳市場主要是由具有真實碳排放需求的控排企業進行現貨交易,活躍度較低、價格不連續。反觀發達國家的碳市場,絕大部分的成交都來自于以現貨為標的的金融產品,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碳金融產品參與到碳市場中。

        央行研究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培育交易活躍、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市場,在交易方式方面宜給予交易機構更大的靈活性,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探索碳排放權交易場所開展連續交易和集合競價。同時,適當放寬準入,鼓勵相關金融機構和碳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市場交易、創新產品工具。

        “之前申能參加上海清算所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舉辦的碳遠期仿真交易,取得過第一名的成績。未來市場可以探索的碳金融產品,包括碳遠期、碳基金、碳配額質押,等等?!眲⑾艺f,碳金融產品有利于發現和穩定碳的價格,同時也為碳市場帶來流動性。隨著碳市場運轉日趨成熟,碳金融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石油,能源工業,北京,朝陽區

展會信息月點擊排行

招商信息月點擊排行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 www36qy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371-61311617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盟認證
91小草欧美性爱-97在线观看视频-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