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動態 > 正文
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性研究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系統分析法,對于體育教學當中人文性的缺失或者說是體育人文社會學的人才缺少的普遍現象,通過體育教學目的任務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編排,教學氛圍的影響等角度來滲透體育教學中的人文性。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學,人文教育,意義,途徑
  1.1漢字“人文”一詞,源自于《易經》:“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辭源》將“人文”解釋為“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文化的“廣義”解釋指人類社會歷史事件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缎氯A詞典》的補充解釋“文化”特指精神財富。如教育、科學、文化等。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什么是人文,它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
  1.2人文主義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奧林匹克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的社會”。皮埃爾·德·顧拜旦他十分推崇人文主義,他認為:“文化將是社會上每個人的財富,且將普及全人類。”這里所指的文化當然包括體育在內。
  2. 體育教學的人文性
  所謂體育,是使人的身體能夠得到教育,它是人類文化的積淀,也是人類精神的樂園,它所弘揚和表達的本應該是生而為人的意義和價值。
  2.1體育教學的人文性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進行和諧發展。體育教學不僅要塑造學生強壯、勻稱的體魄,優雅的姿態,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感。體育教學要通過身體的活動,通過體質與健康、生理與心理、休閑與生活、安全與生存、生命與衰老等文體和知識的傳授,不斷向學生表達一種關愛和珍惜生命的信息,并將這種關愛由自我擴大到家庭、社會、國家及至世界。“靈”與“肉”的完美發展,是體育教學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2.2體育教學的人文性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個體的人性、人生、人權、價值的尊重,認同與重視。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但他們首先是人,是世界最高價值所在,這應該是所有教育的起點。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應根據學生個性心理特征,重視學生的需求、興趣、創造和自由的發展,使其在身體鍛煉當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弘揚和自然的表達。從人文的角度去思考體育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從“人”的角度去理解體育教學的真正含義,“人”永遠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
  2.3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體育是人的活動,因而人是體育的基礎,人是體育的根本。人創造了體育,因此體育必須為人服務,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所以,體育發展必須堅持和保證以人為本。和諧體育的構建同樣離不開人,最終也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強調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協調,唯其如此,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社會化,實現體育事業為人民服務。
  3 體育教學人文性的意義
  3.1 20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由于片面追求科技,忽略了人的精神,文化和品格的發展,導向人的發展日益走向畸形化。面對人類在技術時代的異化問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今天與明天》報告中明確指出:“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完善的人”。面對人性的失落,教育向人文主義發出呼喚。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文化中有機變量,應重新審視其教育職能,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導下,樹立人文教育的理念,使教育向成人(使人成為人)方向嬗變。
  3.2 體育教學的人文性本質上代表著一種對“真義”體育的回歸思潮,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發展對“人”的呼喚和人不斷認識自我的強烈意識。
  3.3 教育的人文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教學來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通過教學才能實現。體育教學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學過程本身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價值。它與生俱來的那種不斷肯定自我,發現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魅力與精神,正是我們人類今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4 審視我們學校體育的教學,卻驚異地發現學生對體育熱愛程度呈直線下降趨勢。學生不情愿地走進體育課堂,從事他們本應最喜歡,最具激情的運動。這種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將導致體育教學的物化。重新反思體育教學的人文性,構建體育的人文精神,具有與世界奧運人文精神的現實意義。
  4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性的途徑
  4.1 體育教學目的、任務的人文性
  體育目的、任務具有較強的導向性,決定了體育教學的基本方向,體育教學目的、任務的人文性,就是要求在教學、任務中體現出人文的基本內涵,即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與對學生個體人性,人權和價值的尊重。只有體育教學生物性,科學性和社會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煥發勃勃生機。
  4.2 教學內容的人文性
  拓展人文體育教育內容,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開展學生感興趣、樂于接受的體育,去尋找那些最基本的具有遷移和延伸價值的“三基”教學,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識與技能的人文內涵,豐富學生人文知識,增強人文意識。
  4.3 教學方法的人文性
  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競技為中心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從學生的自身水平和發展需要出發,調動,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教學方法還要有針對性,具有個性化,要求體育教師結合不同學生和自己特點設計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4.4 體育評價的人文性
  評價方法的人文性,應該重視個體的差異,不要過分追求評價結果的絕對客觀性和數量性,而是更應全面性,不僅包括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包括學生的體育態度,出勤情況,體育習慣的養,成程度等。針對學生的差異,評價將適當地增加彈性,以體現出體育評價的人性化。
  4.5 學校體育氛圍的人文性
  校園文化和校園環境是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課堂,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途徑學校體育環境能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成長發展,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具有了引導,塑造規范,陶冶的作用。學生的人生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環境的熏陶。在對學校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上,可以根據學校特色和傳統塑造體育文化環境,在優良的體育環境中,可以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促進體育觀念的改變,有助于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4.6 體育教師的人文性
  4.6.1 加強體育教師道德修養建設
  體育教師要堅持以育人為本,注重師德,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要學會反躬醒,嚴于解剖自己,最后達到“慎獨”。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為了達到身心共育的目的,要把修養的著眼點放到靈魂深處。在不斷反省中提升自我,在實踐中弘揚這種精神,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
  4.6.2 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
  教師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當代教師的基本功能就是為了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塑造健全的人格,體現人的道德。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文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的特長,喚起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師要加大親和度,放下身架,由將自己轉變為與學生平等身份,尊重他們。教師要主動融入到學生當中,有條件參與他們的活動,耐心聆聽學生對事物見解,真誠與學生交流,用自己的言行讓學生處于人文素養教育中。
  5 小結
  在體育教學中強化人文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是社會高度發展趨勢,也是世界體育發展潮流。21世紀已進入人類精神發展的新世紀,體育將引導人類走向健康的合作與和平,與人文教育緊密結合,更多地體現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質,使人的身體活動與精神融為一體而趨向一個完整的人。

參考文獻:
周登嵩,李林,陸作生,董翠香,盛小明.體育教育人文性的思考.體育科學.2002(5):10—13
熊斗寅.什么是人文奧運.中國學校體育.2007(7):60—61
王畔領.關于和諧體育的哲學思考.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6):10
羅少貴.構建和諧校園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教師教育科研.2009(3):12
于文謙,苗治文.試論體育與人文教育.體育科學.2002(5):121

關鍵字:社會科學,吉林,吉林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 www.maerukn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4000-293-296 聯系電話:0371-61311617 傳真:0371-55611201 QQ: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盟認證
91小草欧美性爱-97在线观看视频-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