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動態 > 正文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

              杜國明1,張繼心1,于鳳榮2,孫曉兵1,春香1

1.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 50030;2.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質量、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確保耕地資源動態平衡的關鍵。本文以黑龍江省2000-2013年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為基礎數據,以縣域為基本單元,采用耕地整治率、地理集中度、基尼系數及變異系數,對其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主要結論如下:12000-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和規模均呈現波動增長的態勢,項目類型逐漸單一化;22000-2013年黑龍江省耕地整治率為9.06%,耕地整治率和整治項目數量分布均呈現兩大平原地區高于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老爺嶺地區的態勢;32000-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在時間上呈波動增加態勢,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先分散再聚集于兩大平原區域的變化特征,新增耕地率總體呈下降趨勢;4)建議黑龍江省土地整治工作應繼續以土地整理類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合理確定土地整治項目類型和目標,大力推動各地區土地整治工作協同發展,切實提升耕地整治率。

 關鍵詞: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時空特征;縣域;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章編號:1000-0275( 2016) 04-0794-08

    土地整治是對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土地的綜合整治,是對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的恢復利用,是土地整理、開發、復墾的統稱。我國尖銳的人地矛盾導致耕地壓力日益增大,同時耕地質量總體不高的現狀決定我國區域土地整治重點有所差異,但土地整治對象仍以耕地為主。土地整治作為補充耕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及相關文件中指出,實施土地整治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之舉,是我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隨著我國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及土地管理政策要求逐步提高,有序開展土地整治項目以增加有效耕地一度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平衡土地供給與社會需求的重要措施。因此,探求土地整治項目的空間分布及新增耕地的時空特征,對于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確保糧食安全均有重要的意義。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近年來通過“兩江一湖”工程、“億畝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等土地整治工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基礎設施配套率,糧食產量大幅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但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發展,各類用地需求增大,耕地占補平衡任務越來越重;而且受石油、煤礦等資源逐漸枯竭的影響,大量工礦廢棄地和災毀地亟待復墾。因此,黑龍江省土地整治任務十分迫切。目前,我國學者對土地整治項目及其新增耕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項目空間分異、土地整治項目投資地域分區、土地整治項目與

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分析、地形地貌對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響分析、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質量評價等內容,對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空間特征研究較少,且多從大尺度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大背景,采用耕地整治率、地理集中度、基尼系數及變異系數,從時空變化特征角度出發,分析2000-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其新增耕地的時空格局,以期為后續土地整治工作及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依據。

1研究區概況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東北部,地理范圍為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1537.png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1538.png。全省土地總面積4 525.38hm2(不包括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2013年耕地面積1594.89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5.24%。其中,全省有灌溉設施的耕地僅占全部耕地面積的5.65%,農田水利建設十分滯后。全省地貌類型多樣,按照耕地資源利用分區,可劃分為大小興安嶺區、松嫩平原區、三江平原區和張廣才老爺嶺區,

其中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區耕地面積分別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41.72%32.38%,境內耕地資源以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優質土壤為主,是黑龍江省糧食生產重要區域。作為全國耕地資源大省,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由2000年的2 546t持續增長到2013年的6 400t,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區和張廣才老爺嶺區土地利用類型以林地為主,但樹木的亂砍濫伐對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素有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稱的雞西市、七臺河市、雙鴨山市、鶴崗市和石油城市一大慶市由于資源的過度采掘,廢棄地、資源采空區四處可見。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用到的基礎數據來源于黑龍江省國土管理部門,主要包括2000-2013年間全省土地整治項目的建設規模、新增耕地面積、項目投資額、立項及竣工時間、項目性質和級別等信息,以及各縣2013年土地面積數據。

2.2研究方法

    將土地整治的縣級統計數據與行政區劃圖進行關聯的基礎上,主要采用變異系數分析法等空間統計方法來分析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分布的時空格局。

2.2.1耕地整治率為客觀反映土地整治規模及比例差異,本文提出“耕地整治率”指數。根據國家土地調查的相關技術標準,中國北方耕地資源調查中包含寬度不足2m的道路、溝渠、林帶、田坎等線狀地物,以及面積不足1 500m2的林地、草地等零星地物,因此,耕地面積也并非凈耕地面積。而土地整治項目區中非耕地類主要是寬度小于上述調查標準的線狀地物和零星地物。且由于黑龍江省2000-2013年來土地整治基本全部以耕地為整治對象或目標,因此,本文中用各行政區土地整治項目區總規模與現有耕地總面積的比值作為區域耕地整

治率。

2.2.2區位基尼系數區位基尼系數是反映經濟活動聚集狀況的指標,與時間序列結合能夠反映出該經濟活動的時空特征和變化趨勢,本文利用縣(市)新增耕地數量求取區位基尼系數,衡量各縣級行政單元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集聚程度,計算公式為: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2539.png 

式中:G為當年新增耕地數量的區位基尼系數;n為研究單元總數,本文中n=80;j為當年縣域新增耕地數量占全省新增耕地總量的比例均值;S i、S j分別為i、j縣域新增耕地數量占當年全省新增耕地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2637.png 

2.2.3地理集中度地理集中度是衡量經濟活動集中程度的常用指標,能夠反映規模較大的地區某行業指標占同行業的份額。本文采用地理集中度反映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空間差異,公式如下: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2730.png 

3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分析

3.1年際差異

    2000-2013年,黑龍江省共開展土地整治項目745個,總規模達到144.50hm2。項目數量由2000年的3個增長到2013年的89個,2011年項目數量達到最大值95個;土地整治規模除2000年僅為104.20hm2外,其余年份整治規模均在1.00hm2以上,特別是2008年開始,土地整治項目規模達到10.00hm2以上,至2013年土地整治規模最大,為40.95hm2(圖1)。整體而言,項目數量、整治規模變化均呈現波動增長態勢。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2983.png 

    依據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措施和整治對象不同,將土地整治劃分為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三類,其中土地整理項目包括農田整理和基本農田建設。14 a間,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數量分別為12個、645個、88個,占項目總數的1.61%、86.58%、11.81%,以土地整理項目為主;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規模分別為0.63hm2、2.34hm2、141.53hm2,其中土地整理類項目規模占土地整治總規模的97.94%??梢?,土地整理是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項目類型。

    從項目類型變化角度看,14 a間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類型逐漸單一化(圖2)。2000-2007年全省土地整治初期,土地開發、整理及復墾多類型并進,土地整治的首要目標是增加耕地面積。8a間全省重點對灘涂、荒草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開發,并對挖損、壓占、破壞的土地或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復墾。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引導土地整治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方向發展;同時,黑龍江省為建設成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訂了《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戰略工程規劃》,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產出提出較高要求。2008-2013年黑龍江省將土地整治項目類型聚焦于土地整理,整治重點由耕地數量的增加轉變為耕地質量的提高??傮w上看,黑龍江省在該階段加強對田、水、路、林為主的農田整理和改造,加大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力度,在加快中低產田改造的同時,依托土地集中連片的優勢,在耕地面積較大、利于農機操作的重點產糧縣(市)實施基本農田建設示范工作和規?;恋卣砉こ?,至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總規模達到40.95hm2。但復墾類土地整治項目的減少乃至缺失,則與黑龍江省工礦廢棄地及災毀耕地較多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將這些土地及時復墾,既導致了土地資源的浪費,也會導致不良生態環境問題。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3810.png 

3.2區域差異

    針對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的空間分布特征,借助ArcGIS9.3軟件采用自然斷點法將縣域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分為5級(圖3)。從縣域角度看,蘿北縣、虎林市、密山市、同江市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在22個以上,五常市、嫩江市、海倫市、撫遠縣等13個縣(市)項目數量介于14-21個之間,全省共有37個縣(市)項目數量在9個以上;從區域角度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區的土地整治項目總數為621個,占全省土地整治項目總數的83.36%,而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老爺嶺區土地整治項目分別為70個和54個??梢?,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主要分布在糧食生產大縣(市),集中分布于耕地資源豐富的三江和松嫩兩大平原區。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4114.png 

    經計算,黑龍江省2000-2013年耕地整治率累計僅為9.06%,但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圖4)。全省12個市、1個地區中,共有6個市耕地整治率高于黑龍江省整體水平。其中,鶴崗市耕地整治率為全省最高,為23.49%;而大興安嶺地區耕地整治率最低,僅為1.77%。從縣域角度看,蘿北縣耕地整治率最高,達到43.15%;饒河縣、蘿北縣、密山市及虎林市等8個糧食生產大縣(市)的耕地整治率高于20.00%59個縣(市)的耕地整治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縣域總數的73.75%;從區域角度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區耕地整治率分別為13.89%7.99%,張廣才老爺嶺地區和大小興安嶺地區耕地整治率分別為4.54%7.44%??傮w而言,不足10.00%的土地整治率,與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第一的糧食生產、商品糧輸出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土地整治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不足,后續工作任重道遠。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4516.png 

    究其原因,隨著土地整治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涉及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等權屬調整的壓力不斷增加。而三江平原內國營農場眾多,耕地屬于國家所有,各農場在調整農場職工承包地塊時具有較高的控制力。因此,普通農村往往因權屬調整困難而無法開展土地整治項目,而國營農場則積極爭取各類土地整治項目特別是大型土地整治項目。另外,松嫩平原特別是其漫川漫崗區域地形起伏較大,侵蝕溝眾多,土地整治時土地平整工程量大,農田水利建設難度高,還需要增加大量的水土保持措施,這都加大了土地整治成本。大小興安嶺、張廣才老爺嶺等山地丘陵區,耕地分布零散,土地整治成本高且難以顯著改善耕地質量,無助于規?;?、機械化的現代農業發展。在土地整治經費有限、全省耕地整治率較低的情況下,顯然將土地整治項目集中布局于三江平原更能顯化土地整治成效。

4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時空特征分析

4.1年際差異

    2000-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積呈波動變化態勢,14 a間新增耕地面積總計11.66hm2,占2013年全省耕地總面積的0.73%(圖5)。其中,2000年新增耕地面最少,僅為40.00hm2;2010年新增耕地面積最大,達到1.83hm2。自1998年遭遇洪澇災害后,黑龍江省各受災嚴重的地區陸續開展了多項土地復墾項目以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活動,僅大慶市2001年新增耕地面積就高達0.62hm2。2007年黑龍江省著力打造海倫、虎林等6個市縣的國家級基本農田示范區,通過對農田形態、規模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有效耕地面積11 648.35 hm2。2008年為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類型由多樣化變為單一化的過渡期,新增耕地面積較2007年明顯減少。綜合而言,2000-2007年因其土地整,治項目類型多樣,該階段新增耕地面積達到6.11hm2,年均增長0.76hm2;而2008-2013年間土地整治項目類型僅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為5.55hm2,年均增長0.93hm2,后期年均增長量高于前期,表明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具有時間差異性。自2008年黑龍江省相繼發布《黑龍江省“兩江一湖”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規劃》、《關于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設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億畝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3-2020年)》等,全省整合涉農資金、加大整治力度并擴大整治規模,集中在糧食主產區開展規?;耐恋卣眄椖?,這直接致使2008年后全省新增耕地面積總量快速增加,后期年均增長量高于前期,2010

年新增耕地數量達到最大值。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呈現下降趨勢(圖5),其中2002年新增耕地率最高,為52.77%,隨后逐漸下降,至2013年僅為0.12%。呈現這一變化特征,是因為在土地整治初期,土地整治重點目標是增加耕地面積,國家對土地開發、復墾類項目新增耕地率要求較高,土地整治多選取潛力較大且規模較小的區域,而2008年后土地整治重點轉變為大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在保證耕地數量的同時,追求耕地質量的提高和項目區生產條件、生態環境的改善,土地整治項目規模有所擴大且項目建設規模增加速率遠比耕地面積增加速率快。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5838.png 

4.2區域差異

    為反映黑龍江省2000-2013年縣域新增耕地數量的空間地域差異性,本文采用統一數量分級標準,繪制不同時間段的縣域新增耕地的數量累增空間分布圖(圖6)。2000年全省僅有綏化市北林區存在新增耕地;至2003年新增耕地擴張顯著,三江平原、小興安嶺和松嫩平原西部地區均有新增耕地分布,同時三江平原域內的同江市、富錦市及松嫩平原域內的嫩江縣、甘南縣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新增耕地均在1200.00 hm2以上,全省共有21個縣(市)未產生新增耕地;至2007年全省僅有8個縣(市)未產生新增耕地,松嫩平原西部縣(市)和三江平原域內縣(市)新增耕地數量增加明顯;至2010年新增耕地擴張速度放緩,局部地區新增耕地數量增長顯著,特別是三江平原地區的虎林市、饒河市和同江市新增耕地面積均達到3 000.00hm2以上:至2013年全省共76個縣(市)存在新增耕地,其中新增耕地數量在1200.00hm2以上的縣(市)共有36個,占全省新增耕地縣(市)總量的45.00%,

除小興安嶺地區的4個縣(市)和張廣才老爺嶺地區的2個縣(市)外,其余均分布在黑龍江省兩大平原地區。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6332.png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6333.png 

    變異系數能夠反映出新增耕地的縣域差異,指標值越大表示縣域間相對差距越大。2000-2007年間縣域新增耕地標準差與均值變化呈現陡增陡降現象,縣域變異系數由8.94降低至1.51(表1),說明縣域新增耕地絕對規模呈現不穩定變化趨勢,但縣域間新增耕地數量相對差距減小,在地理分布上逐漸趨于均衡狀態,這一階段各縣(市)追求耕地數量的增加;而2008年以后,縣域新增耕地標準差和均值變化幅度減緩,變異系數由2.11增長到2013年的4.58,表明縣域新增耕地的絕對差異呈平穩狀態但相對差距拉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區范圍內的縣(市)新增耕地數量較多且呈現聚集狀態??傮w上,黑龍江省新增耕地縣域間差異總體呈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

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6649.png黑龍江省土地整治項目及新增耕地時空格局分析(農業)6650.png 

    區位基尼系數和地理集中度能夠從空間集聚角度分析新增耕地數量的時空特征和變化趨勢。區位基尼系數和地理集中度指標值越大表示新增耕地在空間分布上越聚集,同時由于本文在地理集中度指標計算過程中取n=10,則當CR n50%時,即視為新增耕地高度集中。由圖7可以看出,2000-2007年間全省土地整治項目較為分散,新增耕地區位基尼系數從0.99降低至0.69,地理集中度則由100.00%降至54.89%;而2008年以后,區位基尼系數和地理集中度由0.9092.97%增長到2013年的0.9498.51%,區位基尼系數和地理集中度整體較前一階段有所提升,說明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空間分布呈現先分散再聚集的變化趨勢;區位基尼系數和地理集中度于2007年分別達到歷年來最低值,但指標均處于較高水平,表明全省新增耕地總體呈現較高程度的集聚狀態。分析發現,土地整治初期,黑龍江省部分縣(市)探索性開展土地整治項目,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積;后來,各縣(市)結合自身區位特點積極申請土地整治項目,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由最初的零星地塊到遍地開花。而2008-2013年,黑龍江省陸續開展“兩江一湖”工程、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和松嫩平原示范省建設等土地整治項目,新增耕地逐漸聚集在兩大平原,且與林區縣(市)差距不斷增大。

5推進土地整治工作的建議

    綜上,2000-2013年間黑龍江省整治戰略重點由開展宜農用地的開發和災毀、丁礦廢棄地的復墾以謀求較高的新增耕地率,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以改善耕地質量、提升糧食產能、推動農業現代化。但仍存在土地整治類型漸趨單一化、耕地整治率顯著偏低、土地整治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實際問題?;诖?,提出推進黑龍江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建議:

    第一,以土地整理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主體,促進各類型土地整治項目的協同發展。當前,黑龍江省還存在大量工礦廢棄地、農業災毀耕地以及撤并、廢棄的農村居民點和宅基地,應提升土地復墾的工作力度。根據黑龍江省剛剛完成的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全省尚有一定的耕地開發潛力。由于黑龍江省近年來承接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異地補充耕地的壓力越來越大,應在科學評價耕地后備資源適宜性及潛力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土地開發。

    第二,因地制宜地確定各土地整治項目區的整治目標與方向。對于土地整理特別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以配套農業基礎設施與附屬設施、優化地塊規模與形態、提升耕地質量為核心目標,提升項目區農業生產的高產、穩產水平以及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適應程度。對于撤并居民點、災毀耕地、工礦廢棄地等項目區,可以有針對性地復墾為設施農用地、耕地、林地等多種類型。對于土地開發類項目,仍須以新增耕地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發揮該類項目在補充耕地面積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應加強各類土地整治項目對于黑土保護、水源涵養、空氣凈化等方面的生態作用,改善項目區農業生態環境,提升項目區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農產品的比例,推動全省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

    第三,促進各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均衡發展。針對普通農村土地權屬調整工作量大、項目推進困難的問題,應在土地流轉、農地確權等工作的推動下,及時調整土地權屬和農業生產關系,為實施土地整治創造條件,推動農村與農墾土地整治工作協同發展。應加大全省各地區尤其是松嫩平原各地區土地整治的力度,大幅提升耕地整治率,從而為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6結論

    1) 2000-2013年,黑龍江省745個土地整治項目總規模達到144.50hm2,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和規模均呈現波動增長態勢。2000年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僅為3個,整治規模最小,僅為104.20 hm2,至2011年項目數量達到最大值為95個,2013年土地整治規模達到最大值為40,95hm2。項目類型最初以土地開發、整理及復墾多類型并進,隨著整治重心由耕地面積的增加轉變為耕地質量的提高,逐漸聚焦于土地整理,類型逐漸單一化。

    2) 2000-2013年黑龍江省耕地整治率為9.06%,耕地整治率和整治項目數量分布均呈現兩大平原地區高于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老爺嶺地區的分布特征。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區土地整治項目數量占項目總數的83.36%,耕地整治率分別為13.89%7.99%,三江平原較松嫩平原更適于開展大型土地整治項目,以顯化土地整治成效。

    3) 2000-2013年黑龍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在時間上呈波動增加態勢,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先分散再聚集于兩大平原區域的變化特征,新增耕地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積由2000年的40.00 hm2增加到2013年的494.17hm2,其中,2010年新增耕地面積達到最大值1.83hm2,總計新增耕地11.66hm2。

    4)針對黑龍江省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整治類型趨于單一化、耕地整治率偏低、土地整治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建議在今后土地整治中繼續以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類項目為重點,根據項目區發展需求確定整治目標和方向,有序開展各類土地整治項目,借助土地流轉、農地確權等工作推動松嫩平原與三江平原、農區與墾區土地整治的協同發展。

關鍵字:

招商信息月點擊排行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 www.maerukn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371-61311617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盟認證
91小草欧美性爱-97在线观看视频-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