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動態 > 正文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

                           周曉冰1,2,張永領1,2

1.河南理工大學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焦作454000;2.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為有效防范擁擠踩踏事故發生,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運用統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對2000 - 2014年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及人員傷亡年際變化較大,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秋季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及人員傷亡最多,冬季次之,春夏季節最少;擁擠踩踏事故主要發生在內陸中南部、西北和西南邊疆等地區;學校、商場及節慶場地和樓梯(臺階)是踩踏事故易發場所位置;人為因素、場所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是擁擠踩踏事故四大誘發因素。根據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分析,構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提出具體的防控策略,為相關部門預防和處置事故提供決策支持。

關鍵詞: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防控策略;模型

中圖分類號:X915.2   doi:  10. 11731/j. issn1673-193x. 2016. 05. 030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大量人口從農村集聚到城市,形成高密度、流動性強的人群集合體。同時社會發展密切了人們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各種活動尤其是大型社會活動蓬勃發展,短時內迅速集聚大量人員,使得有限公共空間中人群密度和流動頻率大幅增長,極易造成擁擠踩踏事故。據筆者不完全統計,2000 - 2014年我國共發生擁擠踩踏事故62余起,致使200多人死亡,1 000多人受傷,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如何防范和應對踩踏事故成為政府及學術界關注的熱點。

    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踩踏事故風險評估和人群疏散兩方面。前者主要通過構建DICE模型、BP神經網絡模型、個體受力微觀模擬模型、風險定量評價模型等對擁擠踩踏事故進行風險評估;后者則是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模擬人群疏散過程,以及基于力學原理建立行人疏散仿真模型等。這些研究從“戰術”層面對踩踏事故風險和人群疏散提出了具體方案,

但如何防控踩踏事故發生、減少事故損失尚缺乏深入研究,僅周曉冰、白銳和張慧對踩踏事故的原因和對策進行了必要探討,但仍有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如哪些季節、場所和位置容易發生踩踏事故?哪些因素容易誘發踩踏事故?本文根據2000 - 2014年我國擁擠踩踏事故數據,分析了踩踏事故的發生規律和和誘發因素,構建了包含防范、準備和控制三個階段的PPC模型,并提出了具體防控策略,對于科學有效地預防踩踏事故發生、減少踩踏事故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規律

    為研究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規律,搜集了2000- 2014年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已公開的擁擠踩踏事故數據,包括踩踏事故發生時間、場所、位置、事故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等。數據來源于暨南大學應急管理案例庫、網絡、相關管理部門(教育部)對踩踏事故的報道。

1.1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年際變化規律

    2000 - 2014年我國共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約62起,平均每年發生4.1起,造成1 301人傷亡,其中受傷1 101人,死亡200人,圖1給出了其年際變化趨勢。由圖可知,近15年我國擁擠踩踏事故年際變化較大??傮w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0 - 2005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踩踏事故傷亡人數及發生次數多、年際波動大,波動方向基本一致,出現兩個波峰(2002年和2005年)和波谷(2001年和2004年)。這主要是因為2000年后我國大型活動蓬勃發展,但安全管理卻遠遠落后于實踐需求,對踩踏事故的安全管理陷入了“事故發生一整治好轉一管理松懈一再度發生”的“松、嚴”交替的安全管理現象以及事故催生型的被動安全管理模式。第二階段為2006年及以后,這階段的特點是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相比第一階段大幅下降,且年際波動較小。這是因為2006年和2007年我國先后出臺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及《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等法規,使政府和有關部門重視了對人群密集場所及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工作,加強了安全教育,從而減少了踩踏事故的發生和人員傷亡。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1816.png 

1.2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季節變化規律

    2給出了我國踩踏事故的季節變化特征。從圖可知,秋季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最多,分別占全年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的42%52%,與單雪強和蘇國鋒( 2010)研究得出的“秋季學期”現象相一致。這主要是因為秋季學生入學增加了踩踏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也可能與秋季天氣好而且擁有中秋和國慶黃金周,各種社會活動舉辦較為頻繁有關。冬季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次之,分別占全年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的27%31%。這種“第四季度”現象與冬天氣溫低,衣服穿著厚,行動不便,容易跌倒而引發踩踏有關。此外,冬季人們情緒更容易不振或反應偏遲鈍也是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2118.png 

1.3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區域分布規律

    踩踏事故主要發生在內陸中南部、西北和西南邊疆等地區,西部邊疆及內陸、東北邊疆、東南沿海地區發生較少。具體來說,按照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可將全國劃分為踩踏事故頻發、易發,偶發和少發等4類地區,頻發地區為發生次數4次以上的地區,包括湖北、陜西兩省。易發地區為發生次數在34次的地區,包括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重慶5個?。ㄊ校?。偶發地區為發生次數在1~2次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河北、山東、山西、江蘇、福建、寧夏、新疆、內蒙古、貴州、上海、北京和江西等14?。ㄊ校?。少發地區為基本無踩踏事故發生的地區,包括浙江、西藏、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海南、青海和天津等9?。ㄊ校?。

    雖然踩踏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必然影響因素。筆者收集了各省人口數、人均公共安全支出數據(表1),將二者與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分別進行spearmankendall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人口數與發生次數相關系數r=0. 427,p<0.05,二者呈顯著正相關性,人均公共安全投入與發生次數相關系數r=  -0.287,p<0.05,二者呈顯著負相關性,即人口數越多,人均公共安全支出越少,踩踏事故越容易發生。因此,踩踏事故的區域分布規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2671.png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2672.png 

1.4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場所分布規律

    根據2000 - 2014年踩-1事故案例統計分析(圖3),學校是踩踏事故的易發、高發場所,無論是發生次數和傷亡總數都最多,分別占到全部發生次數和傷亡人數的66%59%。這主要是因為中小學生個性活躍,行為魯莽,愛好挑戰新奇危險事情而又缺少自我保護防范意識,容易造成踩踏事故發生。另外也與校園的建筑設計不合理、建筑質量不合格、樓梯過窄、安全教育及管理缺失有關。商場和節慶場地的踩踏傷亡人數次之,招聘會場最少。這主要和人群擁擠爭搶且責任方安全管理缺失或失當有關。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2930.png 

1.5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位置規律

    通過案例分析發現,樓梯(臺階)等位置是踩踏事故易發地(圖4),傷亡人數最多且主要發生在學校。這是因為樓梯(臺階)高低起伏,容易踩空而發生事故。另外,學生上下樓梯時心情急切且樓梯轉彎處狹窄,也是容易發生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出人口等瓶頸處,這類位置一般是人群擁擠,秩序混亂造成的。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3099.png 

2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誘因分析

    通過對2000 - 2014年我國擁擠踩踏事故案例分析(圖5),可將踩踏事故的發生原因劃歸為人為因素、場所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四個方面。人為因素所占比重最大,約占總發生次數的40%,其次是管理因素和場所環境因素,分別占比30%27%,自然因素所

占比重最小,僅占總發生次數的3%左右。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3269.png 

2.1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指因人們自身行為不當而導致踩踏事故,根據人的行為方式不同又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1)謠言。謠言是某些人根據特定的動機,散布內容沒有得到確認的、缺乏事實根據的在非組織的連鎖性傳播通道中所流傳的信息。它會造成人們心理恐慌,從而引發踩踏。如2005年四川巴中小學晚自習后學生經過漆黑的樓道時,被一聲“鬼來了”嚇的四散奔逃,致使10人死亡30多人受傷。

    2)爭搶。爭搶是在利益驅動下,人群無序運動進而引發踩踏事故。商場促銷、明星演唱會或體育賽事搶占有利的位置和資源都容易引發踩踏事故。2005年重慶沙坪壩家樂福超市因店慶促銷引發人們瘋狂搶購,導致現場秩序混亂,群眾相互推擠而發生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

    3)人的不安全行為。正常情況下,人群運動是一個有序的波動現象,但人的不安全行為如蹲下、停止不前,打鬧等都會產生“激波”,致使人流紊亂進而引發踩踏。如200611月江西都昌縣中學晚自習放學后,學生在下樓過程中因一個學生蹲下系鞋引發踩踏事故。

2.2場所因素

    場所環境是影響密集人群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建筑及布局的合理性,設施牢固性,場館溫度、亮度適宜性、疏散標識清晰度等?,F實中,場館出口少、樓道光線不足、看臺或樓梯坍塌、疏散標識缺失或不清晰等常常是引發踩踏事故的重要因素。2001年陜西華陰廟會,人群在經過無照明設施的鐵路橋涵洞時,因能見度差而且臺階多、路面不平等原因導致游人絆倒進而引發踩踏事故,造成16人死亡,6人受傷。

2.3管理因素

    強化安全管理是規避踩踏事故發生、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缺失或失當,如未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別與監測、預防與準備不足、疏散不及時、處置方式不當等是引發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2014年云南昆明明通小學發生6人死亡、26人受傷的惡性踩踏事故,就是因為樓道內放置的海綿倒地而堵塞通道,學校并未及時進行處置而造成的。

2.4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界中突然發生的不可控的災害,主要包括冰凍、雨雪、火災、地震等災害類型,通常是誘發踩踏事故的外部原因。如2005年四川營山某學校學生在下樓梯過程中因雨天地滑而摔倒,后續學生不知情繼續前進,從而引發踩踏事故,造成11人受傷。

3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的防控策略

    根據上述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分析,借鑒經典控制理論中系統控制思維,從風險防范( Prevention)、風險準備(Preparation)和緊急控制(Control)三個階段構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圖6)。

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誘發因素及防控策略(安全)4355.png 

3.1  加強風險防范是規避擁擠踩踏事故的根本措施

凡事預則立,風險防范是避免踩踏事故發生的第一步。根據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分析,借鑒安全系統工程學“人一機一環”的思路,從人員教育、區域治理、場所優化設計等三方面構建踩踏事故風險防范體系。

 3.1.1  建立全方位的公共安全教育體系

    現階段我國公眾安全意識不足、安全技能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缺失。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應將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安全教育計劃,借助現代教育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如安全夏令營,滅火演習和逃生訓練等。此外,加強對公眾安全教育,建立由政府、學校、企業、民間組織( NGO)等密切配合、協同參與的公眾安全宣傳教育模式,利用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及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以及宣傳冊、現場宣講等渠道普及安全知識。

3.1.2開展分類治理和專項治理

    全國各?。ㄊ校┎忍な鹿实陌l生具有明顯差異,因此應采取分類治理方式進行整治。根據各?。ㄊ校┙洕l展水平,有區別的適當增加安全教育與安全設施投資,配備先進的安全設備,做好安全防護基礎工作。根據踩踏事故場所分布差異,由相關主管部門牽頭,開展學校、商場及大型活動等安全專項治理方式。如對于踩踏事故頻繁的場所——學校,可借鑒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方法( TQM),采用“三全”式(全過程、全人員、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

3.1.3優化場所設計,加強對“瓶頸處”等危險地帶的風險管理

    對于擬建公共場所,應根據用途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合理設計路線,避免因單行道而出現異向人群碰撞。出入口數量應根據人群容量、緊急疏散時間和人群速度三者綜合計算確定。通道寬度與樓梯寬度盡量相同,從而使人群隊列完整地從通道轉入樓梯,保持人群秩序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踩踏事故易發多發的重點區域如樓梯、臺階及出人口瓶頸處進行重點監控和管理。如超出監測閾值,應立即進行人群限流。進入臺階等地勢起伏地段及出入口前,應利用柵欄、路障等對人群進行分區分流。

3-2做好應急準備是減少擁擠踩踏事故人員傷亡的有效保障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應急準備是踩踏事故防控的第二道防線,主要包括組織準備、資源準備、技術準備、預案準備四方面。

3.2.1  組織準備

    建立專業高效的安全管理組織是踩踏事故防控的重要保障。成立安全管理指揮中心作為頂層架構,統一部署安全工作,下屬相關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各領域安全管理。以大型活動為例,成立以承辦方、場館方、臨建方和公安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首的安全管理指揮中心,承

辦方負責大型活動安全工作方案和制度、安全教育及安保措施,場館方負責場所安全,臨建方負責設施安全,公安部門負責安全許可及檢查。

3.2.2資源準備

    資源準備是踩踏事故防控的基礎保障,包括人力資源準備和物資準備。以武警、專業安保人員為安全管理基層骨干力量,依靠志愿者、醫療及消防人員做好安全服務保障,同時訓練緊急情況下快速、科學反應的應急救援隊伍。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包括消防物資及車輛,醫療救護物資、柵欄及“三鐵一器”等安全防護物資。

3.2.3技術準備

    對人群密集場所進行監測(控)和預警,防范踩踏事故的發生。運用虹膜、人臉識別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對人的身份進行確認和查找;運用大數據、3S監測監控、無線傳感技術和計算機模擬,對人群密度、人口流動速度進行監控;根據采集的人流信息,計算人群流量、密度和速度等參數,設定相應的預警級別。

3.2.4預案準備

    應急預案是減少踩踏事故人員傷亡的根本保障。預案編制應根據場所和活動的類型及特點,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因素和情況變化,分析確定應急響應所需的資源,明確響應程序和行動,制定應急疏散、救援的措施和方法,并定期進行預案評估和演練。

3.3實施緊急控制是減少擁擠踩踏事故損失的關鍵環節

    緊急控制是踩踏事故防控的減壓器,能有效減緩和阻斷踩踏事故發展。首先,將發生踩踏事故的區域隔離,隔斷后續人群前進道路,控制人群盲目流動,防止踩踏事故蔓延。其次,穩定秩序。利用各種通信渠道,發布真實信息,消除人們的恐慌心理,減少非理性行為,維

護現場秩序。第三,疏散人群和救治傷員。依靠武警、專業安保人員及志愿者進行人墻式分流限流,同時動員救援隊及醫療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搜救和治療。

4  結論

    1)15年來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次數及人員傷亡年際變化較大,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季節變化上,秋冬季節踩踏事故發生較多,人員傷亡較大,春夏季節較少;區域分布上,內陸中南部、西北和西南邊疆等地區較易發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易發于學校、商場及節慶場所和樓梯(臺階)位置。

    2)人為因素、場所環境因素、管理因素、自然因素是踩踏事故的四類誘發因素。其中,人為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踩踏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和關鍵因素。    

3)根據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從防范、準備和控制三個方面構建了擁擠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據此提出防控策略,即加強風險防范、做好應急準備及實施緊急控制。

    4)本文從我國擁擠踩踏事故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人手,便于從宏觀整體上提出踩踏事故防控策略。今后應加強對踩踏事故發展趨勢的預測研究。此外,還應該根據活動或場所類型及特征開展專項研究,提出針對性強的踩踏事故預防和應對措施。

關鍵字:

招商信息月點擊排行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 www.maerukn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371-61311617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盟認證
91小草欧美性爱-97在线观看视频-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